​崔军委 :卧犁(小小说)

  • 首页
  • pg电子寻找黄金城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pg电子寻找黄金城 > 新闻动态 > ​崔军委 :卧犁(小小说)

    ​崔军委 :卧犁(小小说)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    图片

    王哥家有两头牛,一头青犍,一头黄牛。

    青犍年轻,壮实有力,耕起地来,麻溜迅速;黄牛年老些,有十多岁,经历岁月的侵蚀,干起活来,力不从心,有点疲沓。

    在小钢磨、一风吹还没有普及的乡下,王哥家耕种拉磨全靠这两头牛。怪不得毛主席说:“牛是农民的宝贝。”

    生产力低下,靠天吃饭,包产到户,谁都想干活快一点,效率高一点,收成好一点。平时耕地拉磨,王哥王嫂首先想到青犍。

    在王哥家的耳窑里有一盘石磨,即使王哥不在家,王嫂一个人也能将青犍牵进磨道,套上绳套,好牛不用鞭催,“嘚……嘚……”几声吆喝,一会儿工夫,百把斤粮食就能磨完。

    农忙季节,青犍更是重要“劳力”,许多时候经常拉独犁(一头牛耕地);如果地块儿大,田地干旱瓷实,黄牛自然会补充上去配套拉犁。

    后来王哥的弟弟也成了家,王伯看着一大家子在一口锅里搅稀稠不是长久之计,于是提出了分家。天下老,只为小。王哥王嫂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,自然也高风亮节,将青犍分给了弟弟,自己将黄牛牵了回来。

    这天王嫂又要磨面,将黄牛牵进了磨道,看着黄牛踢腾踢腾、墨墨迹迹的步伐,一向干活利索的王嫂气不打一处来。遂叫来上小学的宝娃,帮助赶牛。宝娃一边吆喝,一边不停地用鞭子抽打着黄牛。尽管黄牛的背上被抽出一道道血印,但黄牛毕竟老不负重,步伐丝毫未能加快。后来又有几次磨面,依然如此。王嫂甚至有点后悔,埋怨公公将青犍分给了弟弟。但通情达理的王嫂,想到弟弟刚成家起步,谁都有犯难的时候,激动的情绪很快又平静了下来。

    农忙季节到了,王哥王弟两家的青犍和黄牛,还像往常一样配成一犋,下地干活儿了。年老气衰的黄牛肯定比不过青犍,这一点王哥心里有数。用人家的手软,吃人家的嘴短。王哥当然不想欠弟弟的人情,于是用鞭子不停地抽打着黄牛,希望用黄牛的卖力换来自己的心理平衡。刚开始,黄牛还能拼力快走几步,可怎么拼搏终究还是不敌青犍。绳套的平衡杆严重失去了平衡,王哥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,鞭子甩得越来越响。可谁知,几鞭子下去,黄牛扑通一声卧倒在犁沟里,一动不动了。任凭鞭子狠狠地抽打,黄牛仍然纹丝不动。

    这可吓坏了王哥王嫂,随即叫来了王伯。王伯看着黄牛身上的累累伤痕,叹息道:“傻孩子,老黄牛在俺们家出了十多年力,老了,干不动了。你再狠狠抽打,不让它歇息,它咋受得了?卧犁了……”王哥王嫂这才明白,父亲所说的“卧犁”,说穿了,就是由于能力有限,自己尽力了,全力以赴了,但还是得不到别人的满意和赞赏,于是在一片责怪声中撂挑了、摆烂了、躺平了。

    王伯接着补充道:“牛和人是一样的,力气大小不同。咱家三代人不是也有差别?我在年轻的时候,和你们一样一担能担一百二三十斤,现在我上了年纪,能担八十斤就不错了,咱家宝娃恐怕连三十斤也扛不起来吧。”王哥王嫂信服地点了点头。

    日子一天天地在平淡中度过。王哥也像往常一样每天晚饭后辅导孩子功课,王嫂洗碗刷锅、整理卫生。王哥是急性人,看着孩子的错题本,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仍然似懂非懂,甚至答非所问,半个小时未到,几个“脑瓜崩”重重地落在了孩子的头上。孩子揉着泪眼,啜泣着,泪水滴落在作业本上。紧接着王哥又是一顿责骂,“你这孩子,笨死了,啥也不会,不用上学了……”半天,孩子不敢再写一个字,生怕写错还要遭到责骂。

    正在拖地的王嫂,突然想到了犁地时黄牛“卧犁”的情景,想到了王伯关于个体差异的表述。是啊,人的能力各有不同,反应速度有快有慢,为啥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?孩子的思维能力怎能和大人相提并论?难道我们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?一连串的疑问在王嫂脑海里盘旋。

    王嫂放下手中的拖把,一把推过王哥:“你会不会辅导?瞎厉害啥呢?孩子如果啥都会还用你辅导?你去拖地,我来辅导宝娃,我家宝娃聪明着呢!”从此王哥王嫂任务交换,王嫂负责辅导孩子,王哥负责整理卫生。

    寒假期末考试,孩子捧回来一张奖状——班级进步之星。看着珍奇的奖状,王哥王嫂欣喜不已,仿佛找到了孩子进步的金钥匙。

    图片

    作者简介

    图片

    崔军委,河南济源人,中职机电专业教师。喜欢读书,热爱运动。作品散见报端,尤以散文较多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TOP